Tuesday, July 27, 2010

奠基 - Inception: The Science of Creating Dreams



最近这部电影 经已成为城中热门话题 。很多人看了后觉得不明白或感觉不可思议。我是完全明白当中这些人的感受和那份纳闷。因为电影里出现了太多关于梦的论点,戏里的主角的解释我还弄清楚,又来一堆深层的解译,但还不至于让人一头雾水。

这部电影能拍得如此出色与精彩,全归功于这位导演兼编剧 Christopher Nolan 。他把这部电影拍得不可思议之外,而且还把梦说得头头是道,让观众情不由己认同她的观点。要把这部电影拍的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因为梦这回事,再 HOLLWOOD 电影里不知道拍了多少回,怎样拍都难众里突围。再加上那些天马行空的电脑特技的画面,也令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部电影 MATRIX。可是 CHRISTOPHER NOLAN 就有这样的能耐。他就是故弄玄虚,把简单的梦说的扑朔迷离,然后借用科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把一切说的如有此事。而他最厉害之处就是把我们日常生活梦里所得遇到的事情都带进戏里,例如我们经常在梦里因摔倒而惊醒,或我们从不知道梦总是在哪里开始?。。。。等等。。。导演借用着我们的共
同点,让观众得到认同,放下设防,然后就把他对梦的论点说到观众的心里。
除此之外,Christopher Nolan的用心不只在电影的视觉上 添上小小的创意,而它真正抓住观众的心的是把梦的给复杂化。什么dreamscapes, steals information 和 implants ideas,multi layer,subconcious
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对白。说得明白些,只不过都是心理学上的hypnosis 或催眠途径。(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日本士兵或是二十一世纪的的那些恐怖袭击者,他们都是从儿童或在他们生活里头不断地灌输那些特定的思想给洗脑或在电影里称为 implants ideas,然后心甘情愿为他人效命。)而导演就是把这些俗套的名称给套上新的名词和也把整个梦拍得具体化,让观众觉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新鲜感。

关于电影的背景音乐,导演始终还是选择了 Han Zimmer。而 Han Zimmer 用回了他一贯擅长的集压迫感的动作旋律,创作出了紧迫的乐章。这也不难发现,从Da Vinci Code, Batman – The Dark Knight…他的个人风格越见明显。就因为这样,他成功地把 Inception 的紧奏给带了出来,让观众在听觉的感染下和似懂非懂地感觉中,看得似乎窒息。

整体上 Inception 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并没有如外界所说完全充满新奇或特别,但比同期上映的电影还是值得推举。但不得不佩服这位导演的功力,总是能把旧题材重拍而没叫观众失望。在值得一提的是,导演也成功的把他的idea,悄悄地植入在一些观众的脑海里,让他们看完之后不知不觉中沉溺在思考里。

Tuesday, July 13, 2010

关于距离的故事-3 stories about the Distance of Love

惊喜总是在我无意中发现。。。

距离,时间,速度。。。是对爱的承诺。。。

新海诚 Makoto Shinkai,

动画创作者,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日本中央大学毕业。

他就读中学的时候已经表现出创作漫画、动画和小说的兴趣。他喜欢的动画是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在一些对他的作品的评论中,新海常被人称为“新宫崎骏”,但他本人不同意这些比较,认为这是对他 的“过高评价”

Makota Shinkai 是一位善于用事物,空间,物理来表达距离的动画导演。当我看完他三部动画电影后,我完全感动在他的创作上。说真的,太不可思议。他完完全全把人与人心的距离赤裸裸的呈现出来,仿佛是可以被测量。。。

第一部:《星之声》The voices of a distant star

我们虽然距离很远很远,非常非常的远,但是思念或许真的可以穿越时间和距离,你曾经那么想过吗?

《星之声》,他用了宇宙作为空间,把两位地球人拆散在地球和另一个星球之间。光年的距离,遥远得我想象不来。但导演相信只要共同的心声,就会把彼此拉近。。。那么近,那么远。。。


第二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The Place Promised in Our Early Days

我们在岁月里相识,但又在青春里错过彼此。但我担心的是,我们还能不能回到那约定的地方?

《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导演拿岁月作为距离。男孩为女孩约定,而岁月是约定的证明。故事里,女孩的意外,让三人彼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因为他们对约定的坚持,然后又不知不觉的在岁月里走回了彼此的原点。

第三部:《秒速五厘米》Byousoku 5 Centimeter

他们错过的已不仅仅是那秒速五厘米的距离

关于五厘米的解释

  每秒5厘米似乎这个速度并不是很快,甚至可以说是很慢。人的步行速度都比它快。可这个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  
 
5CM/S * 13 years * 365 days * 24 hours * 60 minutes *60 seconds   =20498.4 km。

 20498.4 km。这个距离正好是绕行地球半圈的距离,也就是南极和北极的距离。 当然也许这只是个巧合,经过百度秒速5厘米贴吧的一些专业达人的分析,贵树和明里最后一次见面 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如果这一切都不是巧合的话,只能赞叹 新海诚的大纲写的是如此的精细。 两个曾经相溶的心,经过了13年的时间,彼此达到了地球上最远的距离。另有一种说法,秒速5厘米,是指樱花瓣飘落的速度。

PS: 关于五厘米,导演的引用太过出神入化,本人无法用我有限的言语与文字解析,只好从百度引入这一段。

《星之声》The voices of a distant star


第二部:《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The Place Promised in Our Early Days


《秒速五厘米》A chain of short stories about their distance

Monday, July 12, 2010

从几米说起….—Beginning of Jimmy….


几米的书一直陪伴我走在我青春的路上,尤其我还是在大专的时期。下课后我鲜少立即回家,多时候都是呆在图书馆看他的书。然后总是等到夜幕要升起时,才拖着脚步往校门走去。因为我爱黄昏入夜的那一刻,树会特别的静,虫开始在鸣。我仿佛还能闻到那午后小道旁周围的小草经过一整日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下后,所散发出的芬芳,切实让人疲惫的身心得到舒解。我也时时抬头望向红霞的天空。

谢谢上帝!谢谢他赐有我有诗人的少许的天赋。让我可以问天,问物;问喜,问悲的能力。。。。然后我写,我亦画。就怎样,就算孤单的生活情态,也不至于寂寞。
他的画与文字,引我解读我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物

我喜欢几米画里的意境。故事里的主角总是孤单的。有淡淡的忧伤,稀薄寂寞的味道。他们有大人们不了解的一颗心。他们在人群里感到不自在,因为他们想要独自一人,用自己的方式跟世界沟通。他们都想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但却又害怕被伤害。久而久之,我们大人的世界就不再纯粹中看到那份赤子之心。曾经朋友对着我说,你这份赤子情怀切实要不得,别逃避现实,人始终要长大的。我就毫无疑问的回了他说,你以为逃避的是我们吗?是你们这些受了伤害或出卖,从此虚伪面对着每一个人才是逃避现实。我并不是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只是想告诉你保持赤子情怀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尤其当我们在社会里尝过或看过多少虚情假意,失败与挫折。。。我并不埋怨他们,只是他们选择了他们生活的方式与理念。我以为就算没人理解或孤单的时候,我仍会守护我心中的那份理念。就像是有阴影的地方,就有光。别说我天真,因为我清楚知道,生命是需要希望的。

他用小孩的言语,带出困惑我们大人们的疑问。流露出成人对长大后的彷徨。

关于几米的书,字不多,但句句彷如钉子般,毫无掩饰的,一针见血刺进你的心坎里。他的画,似是简单,但如果你不用心体会,往往每张画会令你摸不着头脑。他每一张画的魅力,是来自色彩的适调,至于线条的曲或直,粗或细都是乱中有序。其实生命的根本不就是怎样吗?看似简单的生命,如不用心探讨,我们将永远不知道内里藏了多少奥秘。。

不管是 几米还是Antoine de Saint-Exupery,他们所要跟读者说的是生命里所要寻找的只不过是珍惜与幸福吗?!

那一年,几米从鬼门关走了一回。从此,对生命是另一种积极的态度。死亡边缘的徘徊仿佛唤醒他内心那份最初,最单纯的心来观望着世界。我身边的朋友常常呛我,说为何我爱看这些小孩的书籍?最初的时候,我是有点在意。直到有一次,我送了一本给我的五岁的侄女。然而他却看不懂。。。对!五岁时的我们,何来懂得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经验是不断在成长道路上累积的,我想告诉他,有一天你会长大,长大以后就永远回不去。但不管发生什么事,你得乐观的相信未来。不要以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一切是取自于我们的决定,但千万别害怕决定事情。所以我理解到,几米的书,小孩是看不明白的,就像《The Little Prince》,说得不就是一路走来的生命吗?但又有几个小孩看得懂?往往被打动的,不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嘛!况且,有时候图画比文字更难令人明白。。。

Wednesday, July 7, 2010

369km 的想念 - distance of 369km



不管日或夜,我曾骑着我的机车穿梭在城市里头的大街小巷。好像每一角落都有我的朋友。我记得那窗前仿如有四季的山丘,我怀念那那下得很沉默的雨,也想念12am后的那两栋Twin Towers. ..还有还有那从没忘记的夕阳余辉里我曾独自徘徊无数次的那条小道。
可惜。。。。。。昨天已很远。。。。。。我努力走回昨天,可惜时间一直在往前,我怎回头走,我的脚步也不过踏着今天。。。我偶尔想念你们,朋友,我想你们都是。。

再见,那个曾经我很熟悉的城市。。

再续。。。

Saturday, July 3, 2010

我会在廊桥上等你 - See You On the Bridge


如果有一天我们相遇了,你会再次选择爱情,还是委屈于道德的漩涡里?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是由我最钟爱的影星兼导演 Clint Eastwood 在1995 所执导和他也参与戏里的主角。这位由拍西部牛仔片成名的他,并不善于拍动作片,可是一旦拍起文艺片,是没有一位西方 Hollywood 导演能够及他的。因为这样,他有个称号叫 western AngLee。如今能够拍出西方人细腻感情的,我想就只有Clint Eastwood 一人。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是讲述 CarolynMicheal 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这时母亲Francesca(Meryl Streep)去世的消息将他们召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在母亲留下的一封长信中他们了解到了母亲深埋在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

  1965年的一天,一家人都去了集市。故事女主角Francesca独自留在家中。正时,故事男主角Robert(Clint Eastwood) 的车停在了门前。他向她打听 Madison Bridge的所在。一段无奈但美丽的爱情就这样诞生。

最终,他们都没有在一起。。。


  在19823月,她得知了Robert的死讯, 并收到了他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订在桥头的纸条。她把它们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1989Francesca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Madison桥畔。最终将深埋心中那个秘密与感情全都说开,也得算为Robert 作出最后和仅有的付出和安慰。

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Robert 在雨中等她的那一幕。双方没有对白但给了观众强烈和深刻地感受与影响。观众能深深感受到Robert 那份充满渴望的但又不想破坏别人家庭的爱。而Francesca 更是紧握着门贾,一心想逃离她那苦闷的生命,而展开那埋藏内心深处很久的那一个梦想。挣扎在爱情与道德的边缘之中,苦不堪言。

值得一体的是,在Clint Eastwood 的电影里 ,没有很 丰富的乐器和雄伟堂皇的Orchestra 伴奏. 他始终如一选择他最爱的作曲家Lennie Niehaus,走他一贯的Jazz 路线。简单却迷人。他也依然在故事的尾声里,把他的 'Directed by Clint Eastwood' 选在夕阳余辉的画面里浮现,而随着安静怡人音乐而宣告故事终结。

PS: Finally I found this movie and Clint Eastwood movies always no disappointed me

<古老的廊桥,孤独的远游客。两颗中年人的心 渐渐贴近,撞出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找到了永恒 的归宿。这段不了的情缘,因世事的羁绊而无奈分 离。年复一年的缠绵思念,漂泊感伤的流浪情怀, 刻骨铭心,凄婉绝伦……>